文|安小羽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类人,他们对许多事情的第一反应就是“很麻烦” 。这种看似简单的态度背后,实则蕴含着复杂的心理因素。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觉得做什么事都“很麻烦”,首先可能源于一种对不确定性的恐惧。当面对一项新任务或活动时,需要投入时间、精力去探索未知。比如学习一门新语言,要面对陌生的语法、词汇,未来能否熟练掌握存在不确定性。怕麻烦者为避免可能遭遇的困难、挫折以及未知的结果,便以“麻烦”为借口,拒绝迈出第一步,借此维持熟悉、可控的舒适区。
完美主义倾向也是重要原因。这类人潜意识里对事情有着极高甚至不切实际的标准。以整理房间为例,在他们心中,整理不只是简单归位物品,而是要达到一尘不染、物品摆放绝对有序的极致状态。但他们明白达到这种标准难度大,过程繁琐,所以干脆放弃行动,用“麻烦”来掩盖对无法实现完美结果的担忧。
习得性无助在其中也扮演关键角色。如果一个人过往在做事时频繁遭遇失败,或长期处于过度控制、缺乏自主性的环境中,就容易形成习得性无助。比如工作中频繁被领导否定方案,之后接到新任务,即便有能力完成,也会因之前的挫折经历,觉得准备方案“麻烦”,产生逃避心理,认为努力也是徒劳。
此外,低自我效能感也是怕麻烦的心理成因。自我效能感指个体对自身能否成功完成某一行为的主观判断。自我效能感低的人对自己能力缺乏信心,总觉得自己无法应对事情中的挑战。像参加公开演讲,他们会担心忘词、表现不佳,觉得准备演讲稿、反复练习等过程麻烦,本质是对自身能力的不自信。
觉得做什么事都“很麻烦”,是多种心理因素交织的结果。了解这些心理根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类人,也能帮助怕麻烦者认识自己,进而尝试突破这种心理局限,以更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