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教育难点:爸爸,为什么她不用道歉,我却需要道歉!


/安羽心理

看了一个短视频,爸爸带个两个小女儿逛超市。正在超市各自看东西的时候,妹妹突然走进姐姐,一把把姐姐手上的东西打掉了。

姐姐有点惊讶,直呼“嘿”!

妹妹,“我不是故意的,这只是个意外。”

姐姐,“你就是故意的。”

爸爸走过来,认真对小女儿说,“你要给她道歉”!

妹妹,“就不!我不是故意的”!

爸爸,“不管你是不是故意的,你都要给她道歉。”不管

在爸爸很认真严肃的跟小女儿说不管她是不是故意的,一定要给姐姐道歉,小女儿也很执拗,非说“就不”。

姐姐后来看不下去了,对爸爸说,“算了,她也不是非道歉不可。”

爸爸,没有妥协,还是坚持要小女儿道歉,并把她拉过来,自己蹲下来语重心长的对小女儿说,“我知道要说对不起不容易,但是你必须要说,就说对不起就好了”。

小女儿,沉默扭捏,但还是不说话。

于是爸爸教他,“宝贝,我知道这不容易,你就试试发出对不起的声音吧,发音,让对不起的声音透过你的脸颊,发出对不起的声音”来,试试说,“对不起”。

小女儿深呼吸叹了一口气,转过头,对着姐姐说了声“姐姐,对不起。”

姐姐正在说“没关系” 时候,小女儿被一个正在打电话逛超市没看路的女子撞了一下,被撞到了一边。小女儿只来得发出“嘿!”的一生。

一边的爸爸扶着小女儿,并对那个女子喊话“不好意思,打扰一下。”女子并未反应,爸爸有点无奈。

小女儿说,“她应该道歉。”

爸爸,“我知道。”

小女儿,“为什么她不道歉。”

爸爸,“我不知道,她可能在忙吧。”

小女儿,“那又怎么样呢,她撞到了我。”

爸爸于是去找那个女子,但那个女子忙着将电话没有很搭理爸爸,对于爸爸说明她撞了他的小女儿的话也只是报之一句,“我不是故意的,那只是个意外。”

爸爸想要说服那个女子,跟她说,“即使不是故意的,但她还是撞了他的小女儿,她应该道歉。”

女子被爸爸搅得有点不耐烦,就随口跟爸爸说,“对不起”。

爸爸回应说,“不是”对我说,是对我的小女儿说,你撞的是她。

女子很生气觉得爸爸不可理喻就走了。

小女儿问爸爸,“爸爸,为什么她不用道歉,我却需要道歉呢”

姐姐,“是的,爸爸,这样不公平。”

爸爸很无奈,“我很抱歉,我的孩子们,我也不知道怎么跟你解释这一切。”

视频没有到这里就结束,它给出了一个很完美的结局,爸爸去找到了超市经理,经理又找到了警察,最后警察出马以骚扰未成年儿童的罪名想要逮捕这名女子。中间各有纷争,但小女儿用爸爸刚才对待她并且教她怎么说“对不起”的方式告诉那个女子,“我不知道说对不起很难,我也不喜欢说,但我爸爸教了一个方法,就是让对不起的声音穿过你是身体透过你的脸颊发出来就好了”。

女子终于说了“对不起”,但早已泣不成声。

很多评论也说这个结局很完美,但现实中更多的情况是无奈的,很多的爸爸妈妈总是很快的被打脸,并且不知道怎么跟孩子做进一步的解释,很无奈,就像里面的爸爸说的,“我很抱歉,我的孩子,我也知不道如何向你解释这一切。”

儿童跟成人不同,成人可以随意不遵守秩序,但孩子不同,一旦他们认定,他们就会遵守规则,孩子天生就有道德上的秩序感。

孩子是通过外在的事物来构建自己生命的内在秩序的,养成秩序感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敏感期。

它跟孩子的思维过程紧密相关、跟孩子的性格品质紧密相关,它最终会关系到孩子长大后的道德观,价值观,文明素质和安全感。

一旦孩子构建了良好的秩序就会维护它,就像上文的小女儿,她一直坚持她应该得到道歉,她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她正在维护和遵守正在她内心深处才形成的他的爸爸努力想要她明白的秩序。她也从中得到了生命的能量,以至于后面她跟那名撞了她的女子说了他爸爸交给她的办法,她相信自己,也相信她能和环境交流。

这种内在的秩序是成人无法改变的,它是自然法则的一部分。当然遗憾的是我们的现实:我们的社会,包括老师、家长、成人都在制造着无序的环境。他们总是叫孩子要听话,遵守规则。但同时他们自己又从来不能跟自己的父母好好的沟通,又或者家长会讨好教师,希望老师对自己的孩子好一些。

这种无序的环境使得孩子们也变得混乱,没有安全感,长期处在这种情况下的孩子要不就变得无理取闹,没有规则,要不就把精力放在对付坏境上,察觉观赏,揣摩大人的心思。

别想着这个时候怎么跟孩子解释那些已经发生的事件,有时候真的只能这么无奈的感叹,我很抱歉,我也不知道……

唯一能改变的就是给孩子提供一个有序的环境吧,让孩子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得到均等发展的机会,受到平等的对待。坚信,这样世界一定会变得更好!


写下您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