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焦虑症等精神障碍的药物使用及其局限


研究表明:仅接受药物治疗的精神障碍患者复发率为76.2%,而接受心理治疗的患者复发率则为30.8%。虽然小编本人对药物治疗精神类的疾病不是完全有信心,但也不会完全否认药物治疗的作用。

譬如,药物治疗虽然不能消除引起症状的内心冲突,但药物确实可以控制幻觉妄想等精神疾病性的症状,缓解抑郁焦虑等情绪。另外,仅靠药物治疗的话,也无法让患者对自己有新的认识,了解到精神障碍潜在的根源和易感素质,避免再次复发。

如此的话,在使用药物治疗时便需要多了解多考虑一下。

一般来说常用的抗精神失常的药物可以分类为抗精神病药、抗躁狂药、抗抑郁药、抗焦虑药几大类。

而药物治疗一般可以起到如下作用:

一、中枢神经系统:

1、抗精神病作用:特殊的安定作用。

2、镇吐作用:强大的抑制呕吐作用。

3、影响体温调节: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节失灵。

4、加强中枢抑制药作用:可加强麻醉药,镇痛药等作用。

5、影响锥体外系功能:如帕金森综合症。

二、植物神经系统:抑制血管运动中枢,扩张血管平滑肌,引起血管扩张,血压下降。

三、内分析系统:影响内分泌,如乳房肿大,泌乳,排卵延迟。

精神障碍类的药物影响上面几个系统的调节的同时,也有其难以消除的副作用,当然每一种药物的治疗效果不同,其副作用也不太一样,一般来说可以总结为如下几点:

1、影响睡眠状态,比如嗜睡,经常显得困倦。

2、影响视力情况,视力模糊。

3、影响血压情况,导致血压下降。

4、影响身体状态,人容易显得乏力、心悸、头昏/痛、出汗等。

5、影响性功能,对性功能有一定的抑制,比如性冷淡。

6、影响免疫系统,导致过敏,起疹子等。

7、有依赖性,抑制人的自我功能而更多的依赖于药物的作用。

如此,我们看到药物治疗有其效果的同时,也伴随着较多的副作用,如果不是太过于紧急或者严重的情况,建议各位还是要慎重选择,如果是发现得早的精神障碍,可以先通过心理治疗,再根据咨询师给的建议看是否需要配合药物治疗。


注:文章涉及信息为科普知识和简单的日常建议,不能以此代替治疗方法和手段,也不作自我诊断的标准,需要诊断的建议去当地三甲医院或者专科医院进行详细检查。心理咨询问询可联系客服。


写下您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