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公祭日:当遇到危机事件时,我们应该如何自处

不管你愿不愿意,不管你记不记得,每一个人进入新的情境时,都会带着过去经验所形成的背景,使新的情景染上旧经验的色彩。

沉痛的过去并不会因为时间的流逝就而消散,也不可能因为不提起就没有痛苦。相反,面对和铭记那些沉痛,能给到我们反思和前行的方向。

19371213日南京沦陷,日军在南京地区进行大规模屠杀,死亡人数达30万。其中多少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流离失所,受尽灾难之苦。

回忆痛苦之难让很多人宁愿沉沦,但我想不去跟痛苦对话,痛苦就不会有消散的一天。合理的谈论痛苦并不会让痛苦更盛,而压抑则永远不会消亡。

那么对于经历战争创伤的人们能做什么?我们又能做什么?

在去建议要做什么之前,先对创伤后的发展有个大概的了解。

1、幸存者反应

日复一日的重复,我们会在逐渐中形成一些对生活的错觉。比如,我们会认为生活是在我们的掌握之中的,而生活也是可以预测、公正合理、有意义的。我们人类作为灵长动物,作为生活的主体我们是如此的强有力,于是我们也是不被伤害的。

但这种信念在灾难事件发生时,会瞬间崩溃,打得我们措手不及。

2、自动恢复的过程

但幸运的是,我们的心灵有着自动疗愈的过程,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疗愈节奏,我们每个人都要照顾到这些节奏,而不能根据自己的节奏去要求别人。

那如何判断恢复的程度呢?一方面,我们可以观察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事人的症状是在增加还是在减少,程度是加重了还是减轻了;另一方面,可以观察那些曾经有过生活的错觉是否再次回到我们心中。

遭遇创伤性事件后,作为当事人的个体在自我疗伤的过程中,会在与创伤接触,不与创伤接触之间摇摆,这种摇摆不是我们的意识可以控制的。在与创伤接触时,个体内心的感受是真实的,比如出现恐惧、焦虑、易激惹、高警觉,与此同时可能还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紧张、易乏、头疼等状态。而当个体远离创伤时,个体可能出现情感隔离、抑郁甚至遗忘。这种来回的摆动会随着时间流逝变小,而其中70-75%的人会自动恢复。

如果出现自罪和自责是需要注意的,这个是出于之前对生活的错觉所致,这部分作为当事人尤其要了解,经受这些灾难并非因为他们做错了什么所致的。

3、求助阶段

(1)如果事情发生太过于急速,所受打击和伤害太大,自己很难去处理,可以及时的联系或者让人帮忙联系危机中心。

(2)创伤发生的时候,当事人的反应是反射性的,本能的。此时最需要的是情感上的支持,如果能找到可以抱团的人或者一些危机中心的专业人员给予适当的照顾,会是比较好的。但要注意的是如果面对一些不那么专业的志愿者或者工作人员提出一些你当时不想回答的问题时,可以直接拒绝,如果不需要救助和关注的也可以直接表明自己的需要。只是需要关注到自己的一些反应和感受,在感觉需要人倾诉和帮助的时候,及时去求助。

(3)事情发生一两天之后,如果可以的话,去叙述出来,将自己和别人做一些比较,也要让自己知道即便有些地方是危险的还是有些地方是安全的。另外,还可以适当做一些体育锻炼,分散注意力及做一些放松训练等。

(4)创伤发生1-2周之后,如果当事人的情绪变得愈加的痛苦和难受且没有好转的现象,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早日重返正常的生活。


写下您的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