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羽心理咨询
人们常常不懂得爱赋予自己的权利,因而常常会因为对爱的滥用吞下很多的苦果。父母和孩子之间常常就因为爱的付出和接受而受到考验。
孩子有时候会不接受他们的现实中的父母,而是以他们自己的假设来评价他们的父母。他们觉得,他的父亲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果不是他就不配做自己的父亲;他们还觉得自己的母亲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如果不是她就不配做自己的母亲。听起来孩子对自己的父母应该是怎么样的人有一个预期,如果父母没有满足他的预期,那么他就不接受现实中自己的父母。
他们会说,我想要的,你们都没有给我,你们给我的都不是我想要的,你们没有资格做我的父母。这里指的是父母已经尽其所能为孩子提供其所想要的,但仍无法满足孩子。孩子此种不顾事实的不接受,实则不妥。何谓父母,父母是通过受孕和生产而成为父母的,这是生物学上的必然。至少在生命的最早期,孩子是没有办法改变这一点的。如果孩子无法接受这个现实,他们跟父母的对抗不会结束。
当孩子接受他们的父母,也承认他们是自己的父母时,他们仍然有两种态度要去选择。一种是内心里面排斥自己的父母,或者父母中的一方,只要他们心中有排斥,就表明了缺乏,内心便不会完整,这种空虚感会导致抑郁。
另一种即是接纳自己的父母,即便曾经父母对他们造成过伤害。但他们接受了这个事实,他们知道父母就是他们的父母,无法改变已经被生下来的事实,而他们也相信父母已经尽量在用父母觉得最合适的方式对待他们。如此他们能接纳他觉得不好的部分,便也能在不好的境遇里处理好他们所面临的困境和挫折。
这是更为真实的力量,我们发现如果你对抗一个东西,那么那个东西最大的可能就会反过来对抗你,这样两者都会受伤。而如果你接受这个东西,那么这个东西就软了下来,甚至消失不见,因为对你来说,它的存在与否已经意义不大,不能对你造成影响了。
父母是这样,孩子只有接受自己真实中的父母,才能找到沟通和解决的方法。而对于孩子来说接受自己的父母,实则也是接受自己的人生境遇,最初的开始阶段,他们出生在这里,别无选择。如果选择逃离和对抗,孩子永远会被原生家庭束缚,而接受则提供了孩子跳脱出原生家庭的可能性。
这里的接受和付出,不仅是孩子跟父母之间的关系,也包括了我们与他人,我们与情绪(痛苦等)的关系。对抗和逃避从来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接受确提供了让问题消失的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