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领导人如何看待管理心理学中的非正式团体现象


早期行为科学学派——人际关系学派的奠基人梅奥在进行著名的霍桑实验之后,有了一个新的发现:在企业内部不仅存在着正式组织,而且还存在着非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也称为组织中的小团体,是组织成员在共同工作的过程中,由于抱有共同的社会感情而形成的非正式团体


人是社会人而非单纯的经济人,所以人不单单只有经济人所需要的物质和理性,也有作为社会人的个性和需要结构。有些需要可以通过工作性的活动得以满足,例如,通过工作取得成绩,获得报酬,可以满足人的某些物质需要、成就需要以及自我表现的需要等。但是人的有些需要,如社会交往、尊重、亲和等需要,则是通过群体内人际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交流得以满足的。这也是非正式团体存在的重要基础。


非正式团体是企业工作环境里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对组织运行的各个层面产生影响。那么怎么利用非正式团体现象来服务企业,是霍桑实验对我们在心理实验服务于企业管理时需要考虑的重要部分。


也是公司领导人在管理公司和人员调配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下面有几个建议

1、避免非正式团体成员在正式团体中的集中分布。

在企业的正式团体中,如生产制造业的班组、拉线,尽量避开非正式团体成员的集中分布,让他们尽量分散在不同班组和拉线中,避免拉帮结社。


2、 个人效率、团队效率及团队在整个组织中的排名与个人绩效奖金挂钩。

企业在考核评估绩效奖金时,除了考察员工个人效率外,还要同时考察团队效率,并且依据其团队在整个组织中的排名确定最终绩效奖金。


3.找出消极型的群体中有影响力的成员,谋求与他们的合作。管理者在应对非正式团体中的领袖的影响应给予高度重视,积极谋求与他们在各个层面上进行有效沟通,使其理解和接受组织的目标,促进非正式团体成员的高效完成目标。


4.对于兴趣型群体,应理解其存在及立场,对其提供支持和帮助,为其成员提供自我表现和发展的机会,使他们在组织中也能得到需求的满足,引导其群体的目标和价值观与组织的一致性,使他们慢慢向积极型群体转化。


5.对于破坏型群体,当教育、引导不能使其向有益于企业的方向发展的时候,对群体中极具破坏性的人物要坚决清除,使其接受应有的惩罚。


6.对于积极型的群体,应有意识的对其进行方向性的引导,使群体内部的凝聚力与企业文化接轨、群体目标与企业目标保持高度的一致。


写下您的评论吧